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2018/11/19 課程總結


I.        前行意樂提策
A.      大家可以仔細思唯一下,剛剛做的那些前行,他的功能跟效力是什麼?
B.      做好前行讓我們可以發心跟沈澱,好讓我們可以來專心的上課
II.      讚頌分享《幸福時刻》
A.      影片 => 連結
B.      歌詞 => 連結
C.      這首讚頌可以讓大家在唱的時候,會沉浸在那種幸福的感覺裡面
D.     尤其最喜歡這一段「有你的守候 給我前行的希望,有你的陪伴 給我永恆的力量,有你在身邊 讓我充滿歡樂,有你在心上 讓我自由地飛翔」
E.      這個「你」,是觀想成三寶。幫我們觀賞有三寶跟師長陪在我們身邊,你在處理世間的事情,你會心中有一把尺,會知道你該往哪裡走,遇到事情的時候知道該怎麼來處理,怎樣會比較圓滿比較善巧。
F.       所以當你心中有三寶的時候呢,你就會覺得無論什麼時候,都會有力量,而且做任何事情都會感到很自由
G.     那個自由來自於,因為你的心中知道什麼方向是對的,什麼樣的方法他會得到一個好的結果,所以當你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心裡面會覺得特別的輕鬆
H.     我們來到這個地方學廣論,會發現有好多的道理,是我以前沒想過的,那我們可以放下心中的一些想法,原來那就是我們心中的執著
I.        思考一下,有學佛法的人,跟世間所謂的好人善人有什麼差別
III.    廣論研討一
A.      本文進度:P29L5P29LL4應如是學。」
B.      內容摘要
1.      第三彼應如何依師軌理者 => 依止老師的方法
a.      如是若自具足器相 => 先檢查自己有沒有弟子相
1.      應善觀察尊重具否如前說相 => 檢查善知識有沒有具足相關的德相
2.      應於具相,受取法益 => 如果有的話
b.      是復有二傳記不同,謂善知識敦巴與桑樸瓦 => 舉兩位大師的例子
1.      桑樸瓦者,尊重繁多,凡有講說,即從聽聞。自康來時,途中有一鄔波索迦說法而住,亦從聽聞,徒眾聽聞,徒眾白曰﹕「從彼聽聞,退自威儀」答云﹕「汝莫作是言,我得二益」
a.      老師很多的case
b.      二益,師父說是聽法與隨喜的功德
c.       請聽舊版10A17:07~19:15,二冊手抄P46L9
2.      善知識敦巴者,尊重尠少,數未過五 => 老師很少的case
c.       博朶瓦與公巴仁勒喇嘛共相議論,彼二誰善 => 兩位大德的討論
1.      謂於未修心,易見師過,起不信時,善知識敦巴軌理善美,應如是行 => 修心還不完備,容易觀師過的人,應該如何
2.      現見此說,極為諦實,應如是學 => 宗大師的結論
C.      師父開示
1.      三册手抄P4L2P5LL5
a.      第一步先自己來觀察一下:具足不具足?具足,修慶慰;不具足,趕快努力
1.      欣怡師姐發問,所謂的「慶慰」,就是慶幸安慰
b.      真正重要的第一件,是自己求自己,要成為一個修學佛法的具相弟子
c.       世俗上面要求的就是貪、瞋、癡相應的,這個真正的佛法的善知識幫忙你淨化貪、瞋、癡的
2.      P7L6P10L4
a.      就是我們修習依止善知識的重要,種種方便善巧。你有了這個修習以後的話,你就看人家,只看見他的好處,不看見他的缺點,不看見他的缺點
b.      《法華》上面那個常不輕菩薩那個公案,他看見任何人,他說:「哎呀!你們都是成佛呀,我不輕你們。」
1.      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 連結
c.       這個人哪,不怕自己差,就怕自己濫,一濫就沒有用,一濫就沒有用。「反正我就這個樣了!」
d.      這個恩之大啊,我們世出世間的一切的好東西,都是從佛法上面來的
e.      你能夠懂得了,怎麼樣去感人家的恩,結果真正受用呀,嗨!妙哩!是你自己的
f.        你們能夠體會到多少,你們就得到多少受用
IV.    問題討論
V.      廣論研討二
A.      本文進度:P29LL3P30L8當為莊嚴。」
B.      內容摘要
1.      如是應知,曾受法恩,特於圓滿教授,導心知識,如何依止。其裡分二:
a.      一、意樂親近軌理
1.      一、總示親近意樂
2.      二、特申修信以為根本
3.      三、隨念深恩應起尊重
b.      二、加行親近軌理
2.      華嚴經說,以九種心,親近承事諸善知識,能攝一切親近意樂所有扼要。即彼九心攝之為四
a.      宗大師列出九種心要
b.      可總攝為四種
1.      棄自自在,捨於尊重令自在者 => 孝子心
2.      誰亦不能離其親愛能堅固者 => 金剛心
3.      荷負尊重一切事擔者 => 大地心
4.      荷負擔已應如何行者 => 輪圍山心、世間僕使心、除穢人心、乘心、犬心、船心
3.      棄自自在,捨於尊重令自在者,如孝子心
a.      謂如孝子自於所作,不自在轉,觀父容顏,隨父自在,依教而行 => 孝子做事情不是照自己的意思,而是依照父母的意思
b.      如是亦應觀善知識容顏而行 => 觀察師長的容顏
c.       現在佛陀現證三摩地經中亦云﹕「彼於一切應捨自意,隨善知識意樂而轉。」 => 舉經點的例子
d.      此亦是說,於具德前乃可施行,任於誰前不能隨便授其鼻肉 => 不能隨便對任何人這樣,只能對具德善知識
4.      誰亦不能離其親愛能堅固者,如金剛心
a.      謂諸魔羅及惡友等,不能破離 => 修行者與上師的關係應該達到像金剛一般堅固不可破的程度。所有的魔羅惡友都無法破壞
b.      即前經云﹕「應當遠離,親睦無常,情面無常。」
1.      師父的解釋:親近這個善知識的時候,要恆常不變,不要一下很好─親,一下,又不行了
2.      其他的解釋:應該拋開世間親和融洽與情分面子那種無常的關係
5.      荷負尊重一切事擔者,如大地心。
a.      謂負一切擔,悉無懈怠。
b.      如博朶瓦教示慬哦瓦諸徒眾云﹕=> 舉例
1.      「汝能值遇如此菩薩,我之知識 => 強調人的殊勝
2.      如教奉行,實屬大福 => 承事師長的殊勝
3.      今後莫覺如擔,當為莊嚴。」 => 態度
C.      師父開示
1.      三册手抄P11LL1P14L2
2.      P21L8P23L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19/2/11 課程總結

I.         廣論研討一 A.       範圍: P41L8 至 P43L2 海者是繁多辭。」 B.       本文 1.       略說修習軌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初中分二:一、正修時應如何,二、未修中間應如何。初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