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2018/11/26 課程總結

I.        前行與意樂提升
A.      台灣的選舉剛結束,有些國家的人就很羨慕我們,好比在馬來西亞,有些馬來人可以享有的權利,獎學金、政府貸款等等,華人就無法享受。
B.      所以我們是一個非常自由民主的社會。
C.      誦心經時合掌與放掌的時間
1.      第一次誦到「無受想行識」,會聽到引磬的聲音,就放掌
2.      到最後一次一開始唸到「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時候,又會聽到引磬的聲音,提醒大家是最後一次了(所有的誦經咒都一樣,最後一次的第一句結束後都會響引磬)
3.      最後一次誦到「究竟涅槃。三世諸佛」的時候會再次聽到引磬,那時候就可以回復合掌狀態(誦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也會聽到引磬,有人在這個時候合掌)
D.     當心經可以背起來的時候,眼睛也不要闔上,容易昏沈。但可以把心念緣在你要持誦的經文上,然後去瞭解他的意境,眼睛不要亂飄被旁邊的事情影響
II.      讚頌分享 -- 《那天天空好晴朗》
A.      影片
1.      左左右右版 => 連結
2.      蘇盈之版 => 連結
3.      阿卡貝拉版 => 連結
B.      歌詞 => 連結 (裡面有合唱版的音檔)
C.      背景故事
1.      這首歌的另一個名字叫做《愛心樹遍人間》
2.      高雄愛種樹協會的會歌
3.      時大音樂成立,發行單曲CD,左左右右代言
4.      到全國各小學推行種樹歌與種樹活動,已經有超過一百所小學參與
5.      種樹活動持續推行中
III.    行政事項
A.      12/8的班遊,慈心農場的部分取消
1.      摘玉米的時候小心點
2.      鰲鼓濕地
3.      很多樹
4.      很多候鳥
5.      通過里仁有機認證的土地
6.      農作物摘下來就可以吃
B.      12/1昱齊跟禹璇的喜事
IV.    慈心影片分享 -- 《有行農夫 無形資產》
A.      認識的經過
B.      西寶的開發緣起
C.      有機耕種的辛苦
D.     農藥的過患
E.      有機前vs有機後,耕種方式的不同
F.       草與農耕的共生
G.     交通的不便
H.     學習廣論
1.      每次一百公里
2.      身心的感受
3.      班長的引導
V.      上週進度複習
A.      廣論原文 => P29LL3P30L8當為莊嚴。」
1.      粗黑字 => 註解
a.      如是應知,曾受法恩,特於圓滿教授,導心知識,如何依止
1.      曾受法恩 (兩種解釋)
a.      曾經領受過佛法恩德的善知識 <= 四家合註的解釋
b.      你曾經從他身上領受佛法的恩德 <= 英文廣論的解釋
2.      圓滿教授,導心知識 => 以圓滿教授完善地引導內心的善知識
2.      《華嚴經》說,以九種心,親近承事諸善知識,能攝一切親近意樂所有扼要。即彼九心攝之為四 => 註解
a.      《華嚴經》提到承事善知識的九種心
b.      可以分為四大類
1.      棄自自在,捨於尊重令自在者 => 孝子心
2.      誰亦不能離其親愛能堅固者 => 金剛心
3.      荷負尊重一切事擔者 => 大地心
4.      荷負擔已應如何行者 => 輪圍山心、世間僕使心、除穢人心、乘心、犬心、船心
3.      棄自自在,捨於尊重令自在者 => 第一類
a.      如孝子心。謂如孝子自於所作,不自在轉,觀父容顏,隨父自在,依教而行。如是亦應觀善知識容顏而行。 => 註解
1.      不照自己的意思行事,而是像孝子聽從父親一樣,依善知識的想法去做事情
2.      觀察善知識的容顏
b.      現在《佛陀現證三摩地經》中亦云:「彼於一切應捨自意,隨善知識意樂而轉。」此亦是說,於具德前乃可施行,任於誰前不能隨便授其鼻肉。 => 註解
1.      只有在具得善知識面前才能這樣
4.      誰亦不能離其親愛能堅固者 => 第二類 註釋
a.      如金剛心 => 名稱
b.      謂諸魔羅及惡友等,不能破離 => 定義
c.       即前經云:「應當遠離,親睦無常,情面無常。」 => 舉經典的例子
1.      師父的解釋:應該捨棄與師長之間親睦與情面的無常,亦即不能高興的時候就恭敬,不高興的時候就遠離
2.      另一種解釋:應該拋開世間親和融洽與情分面子那種無常的關係
3.      英文版廣論的解釋比較接近第一個
5.      荷負尊重一切事擔者 => 第三類 註釋
a.      如大地心 => 名稱
b.      謂負一切擔,悉無懈怠 => 定義
c.       如博朵瓦教示慬哦瓦諸徒眾云:「汝能值遇如此菩薩,我之知識,如教奉行,實屬大福,今後莫覺如擔,當為莊嚴」。
1.      博朵瓦對慬哦瓦的弟子說的
2.      博朵瓦跟慬哦瓦都是種敦巴尊者的弟子,他們是同學
3.      我之知識 => 博朵瓦的自謙之詞
4.      實屬大福 => 強調功德
5.      莫覺如擔,當為莊嚴 => 不要認為是一種負擔,應該看作是增加(自身)榮耀,對自己有好處
B.      師父開示
1.      三册手抄P11LL1P14L2
a.      孝子一心一意努力地去滿他父親所希望的,然後跟隨著他父親的教導而去行
b.      做生意的比喻
c.       幹什麼?為什麼你來?這個始終你認得很清楚
d.      什麼是煩惱?就是我們現在的知見,這個叫作無明,你一天到晚就在這個當中轉。你現在既然要想透脫生死,跑到這個地方來,你仍舊跟著自己的煩惱,我要這樣、我要那樣,請問這是修行嗎?
e.      真正的修行,就是憑藉著這些這個必要的條件,步步深入,使得你認識煩惱,淨化煩惱,淨化煩惱的現行,以及對治這個煩惱所種下去的這個潛在的惡業力量
2.      三册手抄P21L8P23L8
a.      依教奉行,照著佛、菩薩以及這個善知識告訴我們的去做,這是我們的大福報,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個負擔,這個才是我們真正的莊嚴哪!這個話好容易說,好難做到!不要說做到,好難了解
VI.    廣論研討一
A.      荷負擔已應如何行,其中分六。 => 第四類 註釋
1.      如輪圍山心者
a.      任起如何一切苦惱,悉不能動 => 定義
b.      慬哦住於汝巴時,公巴德熾因太寒故,身體衰退,向依怙童稱議其行住。如彼告云﹕「臥具安樂,雖曾多次住尊勝宮,然能親近大乘知識,聽聞正法者,唯今始獲,應堅穩住。」
1.      身體的辛苦 vs 學法的殊勝
2.      學法比住在尊勝的地方還稀有
3.      「議其行住」 => 討論是要離開還是留下來
2.      如世間僕使心者 => 註釋
a.      謂雖受行一切穢業,意無慚疑,而正行辦 => 定義
1.      慚疑
a.      「慚」是感到羞愧,法師曾解釋說這表示對善知識的指示產生猶豫
b.      「疑」是不確定的心相,意思是對善知識的指示產生懷疑,不知道是對還是不對,或者在自己的想法與善知識的想法之間搖擺不定
c.       以上兩者都是對善知識缺乏信心的行相
d.      出處:2008青年廣論班廣培,禪聞法師開示
b.      昔後藏中,一切譯師智者集會之處,有一泥灘,敦巴盡脫衣服掃除泥穢,不知從何取來乾潔白土覆之,於依怙前作一供壇。依怙笑曰﹕「奇哉,印度亦有類似汝者。」
1.      阿底峽尊者是來自印度的善知識
2.      當時藏人的學法狀況,相較於印度,普遍不好
3.      如除穢人心者 => 註釋
a.      盡斷一切慢及過慢,較於尊重應自低劣 => 定義
1.      => 「慢者,謂同類相傲也。如於相似法中,執己相似。又於下劣中,執己為勝也。」對於跟自己程度相同的人比較,自然認為和對方相等;對於比自己程度差的人,自然認為自己比對方優秀
2.      過慢 => 「過慢者,謂於同類相似法中,執己為勝;或復他人勝於己處,執為相似,言我與他同也。」與慢相比較之下,這段解釋則是明顯的過患,跟自己程度相同的人比較時,認為自己比對方好;而跟比自己優秀的人比,卻認為自己和對方一樣優秀。
b.      如善知識敦巴云﹕「我慢高坵,不出德水。」
c.       慬哦亦云﹕「應當觀視春初之時,為山峯頂諸高起處,青色徧生,抑於溝坑諸低下處,而先發起。」
1.      春天的時候,那邊先長出草?
2.      山峯頂諸高起處 VS 溝坑諸低下處
VII.  研討題綱:「如教奉行,實屬大福,今後莫覺如擔,當為莊嚴。」如何做到「莫覺如擔,當為莊嚴」,請分享
A.      第一組炳鈜師兄
1.      一次沒來上課,就覺得有點迷茫
2.      「如教奉行,實屬大福,今後莫覺如擔,當為莊嚴」
3.      每次來上課之前,下午會把時間排開,會先做功課
4.      讀廣論其實是一個重擔,因為常常無法專心
B.      第二組昱齊師兄
1.      求學過程中,第一次接觸到成大
2.      發願,如果有一天可以到這邊來求學
3.      準備過程很辛苦,但只要堅持夢想,就不會覺得是辛苦的負擔
C.      第三組縉鴻師兄
1.      師父說就像做生意一樣,因為想要賺錢,所以能夠承受那甜蜜的負擔
2.      那如果一直看不到期望或者果實,要怎樣才會有動力
D.     班長的回饋
1.      師父當年提倡有機農業
2.      師父當年講廣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19/2/11 課程總結

I.         廣論研討一 A.       範圍: P41L8 至 P43L2 海者是繁多辭。」 B.       本文 1.       略說修習軌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初中分二:一、正修時應如何,二、未修中間應如何。初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