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7日 星期日

2018/10/1 課程總結


20181001 課程總結

I.        前行意樂提策
A.      真如老師法語:對境的苦樂 由心念來決定
1.      完整版本「快樂和痛苦都是我們的心製造出來的。當別人罵我們、不承認我們,或者歪曲事實,把話都顛倒著說,就用它來製造快樂、造作善行吧!因為一切境界都是 沒有自性的,苦樂取決於我們內心對境的安立。
2.      出處連結 => 點我
3.      心就必須要修心,修心就需要學法,這也就是我們來佛堂共學的原因
B.      歡迎新學員余翔騰師兄
C.      憶師恩法會
II.      讚頌分享 -- 《神弓傳奇》
A.      影片連結
1.      歌詞 => 點我
2.      唱頌 => 點我
3.      教唱 => 點我
4.      參考附件 => Page 3-7
B.      內容意趣
1.      弓箭的象徵
a.      智慧與方便
b.      拉開弓需要「力」、瞄準目標需要「慧」、堅硬的箭頭可以「破除一切煩惱」
2.      再現當代神奇 => 以前曾經發生了不起的事情
3.      日日夜夜 為誰打磨 鋒利武器 => 比喻日以繼夜的努力研閱經典與聞思
4.      擊破眾生無明暗 => 學習的目的,就好像「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5.      日月淬鍊神弓一曲 => 「日」代表是間智慧,「月」代表出世間的智慧、空性的智慧
6.      佛子甚深行誼 => 空性
7.      登高山兮 => 調戰困難的目標,好比學習五部大論
8.      眺遠方兮 => 有遠大的目標,不被眼前的煩惱影響
9.      拉神弓兮 => 由誓願帶來的力量
10.  射無明兮 => 破除煩惱
C.      結論:可以觀想成我們僧團有年少且優秀的法師、或者有乘願再來的善知識,即將復興佛法
III.    影片分享 -- 2018憶師恩法會前行三部曲
A.      I・憶師恩
1.      影片網址 => 點我
2.      完整開示《師父帶給我們離苦得樂的理路》 => 點我
3.      內容重點 => 參考附件 P9
B.      II・說法恩
1.      影片網址 => 點我
2.      完整開示《師父讓我們望向世界,變得善良》 => 點我
3.      內容重點 => 參考附件 P10
C.      III・報師恩
1.      影片網址 => 點我
2.      完整開示《收穫美麗的善行,期待一起學習》 => 點我
3.      內容重點 => 參考附件 P11
D.     如證和尚的開示
1.      全文 => 參考附件 P12-14
2.      如證和尚曾經在憶師恩法會開示:值此殊勝的「憶師恩法會」,經典上說:「憶念諸佛八萬四千年的功德,不如憶念自己上師的功德一剎那來得殊勝!」要讓功德增長無盡,有兩個方向,就是隨喜和回向,能讓你所做的功德變成無限;碰到困難,多修信念恩,多從每個境界裡去觀師父的功德,無限生命走下去絕對不是問題。
3.      出處 => 福智之聲
E.      2018憶師恩前行影片《 般若千年 》預告片》
1.      影片網址 => 點我
2.      參考附件 P15
3.      常啼佛子的故事 =>
a.      求法的精神
b.      護持正法的功德
c.       幾個重要角色與象徵意義:常啼佛子、佛陀、法涌菩薩、魔王、帝釋天、長者女
F.       班長的回饋
1.      日期、地點
2.      10/21場次開放家屬參加
3.      參加大型法會「變心力大」
a.      出處《廣論》P65L1如是若由種種門中正思惟者,變心力大,故應思惟如前所說。若不能者則應攝為,如何是為暇滿體性,現竟門中利大道理,因果門中難得道理,隨所相宜從前說中取而修習。
b.      一萬多人齊誦心經與讚揚師長功德
IV.    廣論研討一
A.      複習善知識十德
1.      如《經莊嚴論》云:「知識1調伏23近靜,4德增5具勤6教富饒,7善達實性8具巧說,9悲體10離厭應依止。」
B.      進度
1.      P25LL4P26L6送入所化心中。」
2.      恭聽    師父開示, 2册手抄P214L2P216L4
3.      參考附件 P19-23
C.      內容重點
1.      達實性
a.      殊勝慧學,通達法無我性 => 空性智慧
1.      二無我:人無我、法無我,人沒有我執,法沒有一定的常態
b.      現證真實為正,由教理通達亦成 => 證得方式
1.      「文證」教義、主張,是否有經文與佛典來佐證
2.      「理證」教義、主張,是否合乎道理
3.      「現證」在生命、生活或社會中,是否顯現實踐該宗派的教義所產生的結果
4.      能證得法無我的真實義理,或者能現前證得真實的意義,或者依據佛法教理來通達兩種無我智慧(真正做得到VS能從經論中找答案說清楚)
2.      德增上
a.      具足教證,若較學者或劣或等,猶非圓足
b.      依止不同人的結果差別
c.       依止超勝善知識的好處
d.      「所有具最勝,戒近靜慧尊,若親近是師,較尊勝尤勝。」=> 如果所親近的師長,具足了最殊勝的戒定慧能力,這樣的老師是最尊勝的
e.      樸窮瓦云 => 閱讀祖師大德的傳記時
f.        塔乙云
1.      景仰惹珍寺的祖師大德
2.      「種敦巴尊者蓋了惹珍寺,當時惹珍寺只有五十位僧眾,卻開展了噶當派這個傳承,包括教授派、教典派、教誡派三系傳承的法,一直流傳到宗大師時代。因為惹珍寺的成立,出了很多祖師、成就者,成為後人向上仰望的目標」 => 連結
3.      自所應獲得之德,VS攝他德
a.      前六自所應獲得之德:調伏、靜、近靜、言教富、達實性、德增上
b.      後四攝他德:善巧說、具悲愍、具精勤、遠離厭患
c.       攝他德:「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眾生苦,非移自證於餘者,示法性諦令解脫。」
4.      善巧說
a.      於如何引導次第而得善巧,能將法義巧便送入所化心中
b.      瞭解弟子的內心,對於引導弟子的步驟次第很熟練,也能用巧妙的方法把佛法的義理傳到弟子的心裡面
D.     師父開示
1.      佛不是拿水來把你的罪洗掉,也不是用他的手。祂雖然有神力神通,沒辦法幫你除掉苦,也絕對不是以自證的移到你身上面
2.      把這個佛法的道理告訴你,你還是要很認真努力精進去學,那時候得到解脫。
3.      我們大家總覺得:「哎呀,現在我是凡夫啊,然後我在這裡磕了一個頭,磕到哪一天的話說不定開悟了!啊,好!」沒有這件事情,絕對沒這件事情!必然的沒有一個例外的
4.      既然佛告訴我們說,沒辦法淨除我們罪的話,應該說來說去講「法」,那麼然後呢講完法我們要念「法」,為什麼我們要念「佛」呢?不是好像有矛盾嗎?大家想想看!現在我們要念佛,假定是照他這樣的話,那麼要念法啊,這個念佛不是沒有用了嗎?
5.      很巧妙地能夠灌輸到聽的人的心目當中去
V.      問題討論:「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眾生苦,非移自證於餘者,示法性諦令解脱。」這段經文給你的啟示為何?請分享
A.      第一組宸祐師兄
1.      我們這個世間那麼多宗教,大多數的宗教可能都是說「你要相信我」或者像一些宮廟裡面一樣靠乩童什麼的可以消災解難。唯有佛教例外,佛教告訴你只能靠自己
2.      善知識可以提示你,好比告訴你A狀態在這裡、B狀態在這裡、C狀態在這裡。善知識可以判斷你個別的狀態,給你適當的法門,這個部分在這個程度你這樣修比較能夠得到解脫,然後進行到下一個階段。對不同的人,就像孔子一樣因材施教,給不一樣的東西,善知識有這樣的好處。
B.      第二組琳喻師姐
1.      這段話裡頭我是想到,如果說佛給我們一條魚,倒不如說教我們怎麼釣魚
2.      好比有些事情就像是灌頂,鄰居就跟我說他有去灌頂,說那個很好呢,我就想說那怎麼可能。以前武俠小說說,可以這樣子把幾甲子的功力傳給我,我覺得這都是沒有辦法的。
3.      唯有靠我們自己,就是說他沒有辦法把他所學的、講他是怎麼怎麼做到的」釣魚的一些技巧,都遠遠比不上你自己親自去操作。我只能告訴你方法技巧, 但是真正的也是要靠你自己去實證
4.      自從來上廣論之後,我真的覺得你真的要用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好比說佛法就我們要怎樣去利他要觀功念恩,其實這個利他,你是在利你自己,因為這個真的是很重要。有時候你氣得半死,覺得他好可惡喔,可是你生氣對你自己只有壞處,對他沒有啊對不對?但是你反過來想他的好處他的優點,我覺得你自然而然不會生氣,這樣子想對你自己是有幫助的
C.      第三組敏祥師兄
1.      我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就是,「示法性諦令解脫」,前面說並不是可以用水洗去那個罪嗎?也不是可以用手拔除那個眾生苦,佛是否在我們面前,給我們示法性,然後我們學到東西
2.      其實真諦就在那邊,但是要我們自己去實證,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然後得到解脫
3.      可是剛剛在這裡我一直在想說,當我們學了這個東西的時候,或者是看見這個法的真諦的時候我是反思,為什麼會一直朝著這個方向,會一直去做?不知道各位師兄姐有沒有什麼想法
4.      是一個怎麼樣的動機,會讓你們一直朝這個方向去做?當然這需要持續性的不斷不斷的練習,成佛或者離開苦的這個部分。但是真的一般的人啊,看到這個法,有太多東西可以轉變你的方向,受到誘惑就離開。你在修行的這條路上,我聽過就算修得再多也是要行啦,在行的過程當中,才可以讓自己越來越好。
VI.    結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19/2/11 課程總結

I.         廣論研討一 A.       範圍: P41L8 至 P43L2 海者是繁多辭。」 B.       本文 1.       略說修習軌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初中分二:一、正修時應如何,二、未修中間應如何。初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