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7日 星期日

2018/9/3 課程總結


20180903 課程總結

I.        前行意樂提策
A.      今天上課的主題是善知識十種德相,在末法時代,真正的善知識應具備怎樣的條件,在經典裡面有做充分的討論
B.      今天主任來班上關懷
II.      主任關懷
A.      前言
1.      華榮教室的環境非常好
2.      善知識十德、親近知識軌理是學佛以來的重點科目,學習的加速器
3.      這一段理路很簡單,但容易被誤解,以前有學員看到這個章節就不來上課了
4.      很喜歡的章節,止觀雙運的部分還很遙遠,這一生用功其實就放在親近善知識
B.      自我介紹
1.      代表一個學超過二十年的同學
2.      以前是做遊艇,有可能是遊艇大亨,學廣論以後把工作辭了,跟親近善知識有關
3.      常師父年紀大了,一個老人家拖著很多東西,希望自己可以幫忙拉一點
4.      離開公司的過程很平順,原本的老闆善待
5.      最早負責南部地區的里仁
6.      後來擔任南區的主任,從濁水溪以南,往東部到台東以及花蓮的富里以南
7.      後來台南獨立成分苑,南區的工作交給兩位執行長
8.      一年裡面有半年待在加拿大愛得華王子島
C.      福智這個團體
1.      僧團已經完成第一輪的五部大論
2.      法師們要五十歲才會出去弘法,二十年後會有許多大德
3.      廣論、五部大論的學制,人類的希望工程
D.     個人的領受
1.      覺得卑微的自己能參與
2.      別人的不瞭解,包含岳父
3.      近乎傾家蕩產
4.      看到一艘大船,發現是以前自己公司設計的,一個禮拜的租金是10萬加幣
5.      千里之外的重逢,如果以前的行業繼續做
6.      為什麼這些年來這些事情願意繼續做呢?親近善知識
7.      很擔心會讓各位誤會
8.      放下世間的榮華富貴
E.      班長的回饋
1.      二輪班的班長
2.      同班許多學員都在護持
3.      學習廣論讓內心得到平靜
4.      理路犀利直接
F.       進度複習
1.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是我們的頭顱、血液、命根、呼吸
2.      博朶瓦亦云﹕「修解脫者,更無緊要過於尊重,即觀現世可看他而作者,若無教者亦且無成,況是無間從惡趣來,欲往從所未經之地,豈能無師。」
a.      博朶瓦尊者介紹
b.      「修解脫者,更無緊要過於尊重」
1.      對一個想解說生死輪迴的人來說,沒有比善知識更重要的
2.      祖師的立宗都是千錘百煉沒辦法駁倒的
3.      老師的重要
G.     問題研討:
1.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2.      你覺得自己是個想解脫生死的人嗎?
H.     學員回饋
1.      第一組辰祐師兄
a.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還在追尋,到底人生是什麼
b.      夜深人靜的時候會想到這個問題
c.       學廣論以後得到一些答案,但還沒有印證
d.      算想要解脫生死的人,但談不上精進
e.      有時候覺得事業、把女兒撫養長大,也不一定那麼重要
f.        要花時間繼續尋找答案
I.        主任回饋
1.      這個問題是有分水嶺的,「當我自己承許我自己算一個想解脫生死的人」,那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善知識
2.      年紀大了以後,愛別離、求不得就更難忍受
3.      生命中有些東西越美好,最終失去的時候更痛苦
4.      世間的工作也是要師傅帶領,更不用說解脫生死的路
5.      沒有老師的帶領,只是浪費生命
J.        師徒關係
1.      關係成立以後,就沒有片面宣告斷絕這一回事
2.      會有一種宇宙真理:對他觀功念恩,做得到的話福報資糧快速增加
3.      有人背離師徒關係,還要找其他人一起離開
4.      師徒關係成立前,還可以觀察對方
5.      像親子關係一樣:子為父隱,父為子隱
III.    廣論研討一
A.      上週進度
1.      P23LL3P24L6欲往從所未經之地,豈能無師。」
2.      2册手抄P186L3P189LL1
B.      本週進度
1.      P24L7P25L1調伏等三。」
a.      德相 => 條件
C.      主任補充
1.      這段文字是在開示善知識十德的總相
2.      是於三士所有道中,能漸引導,次能導入大乘佛道
a.      有次第,很純熟了
b.      有這種條件的,就已經是佛
c.       我們常看不到佛的條件
d.      自所見相不可決定:一杯水給人看到是水、天人看是甘露、惡鬼看到是濃血,螞蟻無法看到我們的全貌
3.      佛為了幫助我們,所以變成我們看得見的樣貌來教我們
4.      看外相不準
5.      師傅對僧俗二眾的態度與標準完全不同,與信心有關
6.      故須一種順總佛教,調相續法
7.      自未調伏,而調伏他,無有是處
8.      善知識需要放低自己的身段,變成跟你一樣的高度,才能把你教會
D.     師父開示:2册手抄P193L6P195LL2
1.      整個的聖教,所謂「由各各乘」,要對三士道,是人天乘、聲緣乘及菩薩乘能夠漸漸地引導,而最後呢把他引到大乘佛道,那樣的一個善知識。
2.      這個善知識,最終的目的是把你引到佛地當中去的。但是他卻不棄捨前面人天乘,所以他能夠普遍接引一切眾生
3.      《法華》說:「佛說各式各樣的方便,引各式各樣不同的人,最後把他帶到佛地。」喏,這就是它的精髓所在
4.      這個自己沒有調伏能夠調伏別人的話,絕無是處。作善知識應該怎麼樣。我們選別人固然如此,教別人同樣地一樣。自己沒有調伏沒有用。你自己先要在身心上面調伏,所以我們真正要學的佛法,就要調伏自己
5.      不是說出家了,依靠一個知識告訴我衣服怎麼穿、法器怎麼打。當然這個也要,因為你要這個形象啊!
6.      如果你得到裡邊的體、精要的話,外面這絕對重要,這樣才能夠裡外配合嘛。所以外面不是不要,但是要把握住。反之,反過來,如果你裡邊的東西沒把握住,你在外面上去弄的話,那是越走越遠,越走越遠。乃至於到後來,反而形成障礙
7.      譬如我們唱念什麼的話,他得到了這個體、內涵,那個音調等非常重要。因為這個音本身自然跟法界相應的
8.      得了體以後,它自然啊運用這個體的時候,一定要靠種種的方便,這個東西一點都不能忽視,所以這個唱念非常重要
E.      參考附件 Page 9-13
IV.    影片分享 – Pope Francis and Little Boy
A.      影片來源 連結
B.      故事前提:一個傷心的男孩問教宗,他剛過的爸爸是無神論者,但是他爸爸有帶四個小孩去受洗,那他爸爸能不能上天堂
C.      教宗的思路 => 附件 Page 3
D.     在這段影片裡面,教宗如何實踐善知識十德
1.      調伏 行為高尚
2.      寂靜 保持沈穩,聽到無神論者依然保持傾聽
3.      近寂靜 對六歲的小孩表現他的智慧
4.      達實性 對聖經的內容通達瞭解
5.      言教富 研閱了無數經典,具備充足的知識
6.      德增上 崇高的角色,眾人的榜樣
7.      善巧說 很善巧地安慰男孩
8.      悲憫 顧及男孩的感受,同時教育大眾
9.      具精勤 對利他的事情保持歡喜與勇悍,甚至承擔可能被批評的風險
10.  遠離厭患 即便男孩有表達的困難,還是不厭其煩
E.      班長回饋
1.      學佛要越學越能寬廣,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不要堅持宗派的差別
2.      天主教的教宗、德瑞沙修女,都是佛菩薩的示現
3.      去讚揚其他團體的善行,去參加他們的活動也是善業
V.      學員心得分享 -- 第一組吳照麟師兄
A.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習性
B.      我們的習性跟學習相衝突的時候,很隨喜主任很感性的一面,看到以前公司做的遊艇,產生很真誠的感想。生命最美麗的地方,就是被激發對自己生命的負責,經過二十幾年的生命,分享給大家
C.      隨喜每週分享的影片,用同理性的方法,把重點畫出來
D.     當你覺得好的時候會有悟性,你悟性出來智慧才會開,當你智慧開的時候才會進入一個層次,叫做空性
E.      隨喜李炳鈜師兄,帶來很多啟發,有很多年來共同的朋友
VI.    主任的總結
A.      這次的大雨帶來很多無力感,這是大環境的共業,結果是自己造成的
B.      感果的時候,你只有哭泣領受
C.      P島的土地很大都使用農藥
D.     原本預估2050年隨著氣候變遷與人口增加,會發生糧食危機,現在變成十年內就會出現
E.      希望未來有善果,因正、果就圓
F.       現在壞的果出來,就要去反思
G.     在台灣種樹的困難
H.     森林糧食計畫,推行核桃樹,減少排碳、缺乏糧食時核桃還可以保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19/2/11 課程總結

I.         廣論研討一 A.       範圍: P41L8 至 P43L2 海者是繁多辭。」 B.       本文 1.       略說修習軌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初中分二:一、正修時應如何,二、未修中間應如何。初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