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1 課程總結 – 浴佛
I.
讚頌 – 佛面猶如淨滿月
A.
歌曲內容
B.
出處
3.
「佛面猶如淨滿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圓光普照於十方,喜捨慈悲皆具足。四八端嚴微妙相,僧衹三大劫修來,面如滿月目如蓮,天上人間咸恭敬。」《三寶讚》《瑜伽焰口》
II.
供養
A.
讚頌《供曼達》
C.
供曼達手印
III.
真如老師開示佛功德
A.
〈皈敬頌〉第一偈: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B.
出處
2.
16’28” 但是在《文殊真實名經》中也有說:「髮亦熾金剛」
a.
金剛頭髮如焰熾,金剛降臨大降臨,具足百眼金剛眼,身中具有金剛毛。金剛毛者獨一身,指甲增長金剛尖,以金剛心皮堅硬,執金剛髮具吉祥
3.
《勝樂根本續》:「一切皆具手與足,一切皆具眼手口,一切皆具耳,於世間遍覆所有而安住。」
4.
《發起信力手印經》:「文殊,如來一切於彼悉能現見,謂十方一切廣博世界中,有情死殁、受生,轉生善惡趣,如來悉見。」
5.
「頂髻亦爾,悉能觀見」「白毫亦爾」「如是一一妙相亦能觀見,一一隨好亦能觀見,如是一一毛孔亦能觀見。」「如是十方一切廣博世界中,有情死歿、受生、轉生善惡趣等,於一切時,悉能俱見。」「一一妙相若能觀見,則語也能觀見」「若一一妙相能觀見,則妙相中的梵音聲,隨好中的柔和語」
7.
幻化大王的故事《菩提道次第師師相承傳》
c.
劇情 => 請參考附表
IV.
藏系三十五佛懺
V.
班長心得分享
A.
拜三十五佛懺之初發心
1.
學廣論第五年,想參加印度請法團,覺得自己花很多時間護持,好比幫忙清理燈杯,條件應該足夠
2.
結果第一次申請並沒有錄取,當下的念頭是自省,之前以為條件已經足夠、努力已經很多,其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發心集聚資糧
3.
發心每日至少拜一輪三十五佛懺
4.
有時因為時間問題,無法完成拜懺,就要求自己在隔天補足,結果發現原來自己一天拜兩三輪也是可以做到的
5.
成果:隔年申請印度請法團就錄取了
B.
第二次積極拜懺之緣起
1.
印度請法後,還是有繼續拜懺的功課,然而幾年過去慢慢就沒有拜
2.
2011年真如老師鼓勵大家拜懺,又重新開始拜懺的功課
3.
嘗試早晚各拜三輪
4.
當時還沒有出版《吾願無悔》
C.
第三次積極拜懺之緣起
1.
恭讀完真如老師所著之《吾願無悔》後,對三十五佛懺的內容有不同的領受
2.
拜懺必須要與真實的懺悔心相結合
a.
七支供養中的懺悔支
b.
拜懺時要好好思維自己身語業上的種種問題,並發心改變
c.
拜佛沒有結合真心的懺悔還是有功德,但是無法得到真正的好處
VI.
兩位副班長分享《希望.新生》法語
A.
副班長一
1.
第78則法語
a.
內文「視眾生為獨一愛子 – 佛菩薩視眾生為獨一愛子。能把這麼多有情捧在自己的心上,如此細微地觀察著他們的需求和痛苦,找到切實可行的辦法援助每個人,這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b.
廣論:P62L13第三思惟極難得者。如是暇身如事教中說:「從惡趣死復生彼者,如大地土,從彼死沒生善趣者,如爪上塵。從二善趣死生惡趣者,如大地土,從彼沒已生善趣者,如爪上塵。」故從善趣惡趣二俱難得,若作是念,彼由何故如是難得
2.
第79則法語
a.
內文「珍貴的善念種 – 發誓永遠做一個善人,不管遇到多麼強烈逼惱的境界,都不讓自己惡心萌發,保護著內心這個像光明、像燈火一樣的善種子,這是多麼珍貴的善心。」
b.
廣論
B.
副班長二
1.
第75則法語
a.
內文「念念皆善自無憂 – 每日行一善、十善,到最後熟練了就隨手都是善、念念都是善。如果眼神看出去都是善、嘴邊說出去都是善,那還愁來生嗎?來生肯定在善趣!因為念念全變成善的,怎麼可能它的果報會在惡趣呢?」
b.
廣論
2.
第76則法語
a.
內文「布施愛語暖人心 – 語言有表情嗎?我講了,你聽了,會笑、會溫暖、會行善,會被鼓勵的,那是愛語的力量嗎?化愁苦為歡顏,化沮喪為振奮,化麻木為感動,是愛語的力量嗎?當我用微笑、柔和的眼神,對你表達我真摯的感恩,你的心會為此而充滿暖意嗎?願我的愛語如花,在你的心中綻放,香飄人間。」
b.
廣論:P33208愛語有二:一隨世儀軌語,謂遠離顰蹙,舒顏平視,含笑為先,慰問諸界,為調適等,隨世儀軌慰悅有情。二隨正法教語,謂為利益安樂有情,依能引發信戒聞捨慧等功德,宣說正法
VII. 如淨和尚開示《浴佛功德經》
B.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無邊大菩薩眾天龍八部悉皆雲集。」 => 場景
C.
「爾時清淨慧菩薩在眾中坐。為欲愍念諸有情故。作是思惟。」 => 角色介紹
1.
「諸佛如來以何因緣。得清淨身相好具足。」
=> 第一個疑問
2.
「復作是念。諸眾生類得值如來親近供養。所獲福報無量無邊。未知如來般涅槃後。所有眾生作何供養修何功德。令彼善根速能究竟無上菩提。」 => 第二個疑問
D.
「作是念已。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頂禮佛足長跪合掌白佛言。」 => 清淨慧菩薩發問
1.
「世尊。我欲請問願垂聽許。」 => 發問
2.
「佛言。善男子。隨汝所問我當為說。」
=> 佛承許
3.
「爾時清淨慧菩薩白佛言。」 => 開始問題
a.
「諸佛如來應正等覺。以何因緣得清淨身相好具足。」 => 問題一
b.
「又諸眾生得值如來親近供養。所獲福報無量無邊。未審如來般涅槃後。所有眾生作何供養修何功德。令彼善根速能究竟無上菩提」 => 問題二
E.
「佛告清淨慧菩薩言。」 => 佛的叮嚀
1.
「善男子。」 => 交代工作
a.
「應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智慧。慈悲喜捨。解脫解脫知見。力無所畏。」 => 需具備之條件,六度、四無量、五分法身、十力與四無所畏
b.
「一切佛法一切種智善清淨故。如來清淨。」
=> 佛法的特質
c.
「若於如是諸佛如來。以清淨心種種供養。香花瓔珞幡蓋敷具。布在佛前種種嚴飾。上妙香水澡浴尊儀。燒香普熏運心法界。」 => 財敬供養
d.
「復以飲食鼓樂弦歌。讚詠如來不共功德。」
=> 音聲供養
e.
「發殊勝願迴向無上一切智海。所生功德無量無邊。乃至菩提常令相續。」 => 發願回向
2.
「所以者何。」 => 解釋原因
a.
「如來福智不可思議無數無等。」 =>
因為佛的功德無量無邊大
b.
「善男子。諸佛世尊具有三身。謂法身受用身化身。」 => 三種化身
c.
「我涅槃後。若欲供養此三身者。當供養舍利。」 => 供養對象
d.
「然有二種。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頌舍利。」
=> 兩種舍利,前者是有形的佛身舍利,後者就是佛法與經典
e.
「即說頌曰: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 => 偈頌
3.
具體做法
a.
「若男子女人苾芻五眾應造佛像。」
=> 佛像
b.
「若無力者下至大如麥。造窣覩波形如棗許。剎竿如針。蓋如麩片。舍利如芥子。或寫法頌安置其中。如上珍奇而為供養。」 => 如果能力不足應如何
c.
「隨己力能至誠殷重。如我現身等無有異。」
=> 態度
d.
「善男子。若有眾生。能作如是勝供養者。成就十五殊勝功德而自莊嚴。」 => 好處
1.
「一者常有慚愧。二者發淨信心。三者其心質直。」=> 等流習氣
2.
「四者親近善友。」 => 人際關係
3.
「五者入無漏慧。六者常見諸佛。七者恒持正法。八者能如說行。九者隨意當生淨佛國土。」 => 學法的順緣
4.
「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貴人所敬奉生歡喜心。」
=> 家庭環境
5.
「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十二者諸魔軍眾不能損惱。十三者能於末世護持正法。十四者十方諸佛之所加護。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 佛法上的殊勝
VIII.
師父示範
B.
浴佛前要恭敬發願
C.
念浴佛偈「我今灌沐諸如來 淨智莊嚴功德海 五濁眾生離塵垢 同證如來淨法身」
D.
意樂要正確,不要只想著自己增長功德,結果損惱別人
E.
照著方法去做總沒錯
IX.
浴佛正行
X.
讚頌 – 相莊嚴尊身
C.
出處 => P100L8 廣論一樣是引用自《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五 蓮華喻讚品第七,講佛的身功德
XI.
班長結示 -- 最近格外積極拜懺
A.
緣起 – 一位師兄的病業障
B.
目標 – 法師指示完成十萬次的三十五佛懺
C.
方式 – Line群組、十七位同修一起完成
D.
目前成果
1.
每日成效
2.
最高記錄,早晚各六輪
3.
累積記錄,從去年年底至今已累積兩萬多次
E.
啟發
1.
內心想法的改變,相信原來十萬次是可以達成的目標,現在雖然不是獨立完成,但只要維持這樣的心念,遲早可以達成
2.
同行的力量
a.
同行會督促我們繼續下去
b.
當有人邀你的時候,不要逃避
c.
你也可以把這個善因緣傳出去,邀請其他同行一起參加
3.
自己也在對抗病苦
a.
甲狀腺越來越大
b.
不要因為病苦而悔善
4.
由本來的利他,最後還是利己
幻化大王 以光明說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